還記得最近幾年時間里,“梓涵”小朋友可是非常出名的。
因為在同一個班里,可能有很多的“zi·han”,比如“子涵”、“子晗”、“紫涵”還有“梓翰”等等,一時間“梓涵”就成了“爛大街的名字”,引起了不少家長的注意。
于是,之后的家長便避開了這個“諧音?!?,為孩子取了不一樣的名字。
但是,似乎家長們真的非常“心有靈犀”,“梓涵”潮剛剛褪去,新的“爛大街名字”就來了。
扎堆“梓涵”已成過去式
但洶涌的“同名”浪潮并未結束
“子軒”重裝來襲
王姐看到了網(wǎng)上的“梓涵梗”,讓本來想要給尚未出生的孩子起名為“梓涵”的王姐馬上終止了自己的想法。
畢竟作為家長,雖說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一個有內(nèi)涵、有深度的名字,但如果這個名字太多的話,就失去了個性,也失去了原本的深度。
所以,王姐思來想去,就給孩子換了個名字,既然“梓涵”滿大街都是,那么就給孩子起名“子軒”,這個名字不但仍舊富有美感,而且并不會和“梓涵”重名。
于是,在孩子出生之后,出生證上面赫然就記錄了“子軒”這個名字。
本來,王姐一直為自己能夠給孩子起一個有美感,還個性的名字而高興,但是當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,王姐卻傻眼了。
因為在報名的時候,就鬧了岔子:老師詢問誰是“子軒”的家長,結果當場有三四個家長發(fā)出了回應,這讓王姐十分的尷尬,甚至一度覺得自己“沒睡醒”。
但是,事實就是事實,王姐的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,整個幼兒園雖說學生總數(shù)不是很多,但單單“子軒”就有將近10個,孩子本班一共20幾個孩子,就有3個“zi xuan”,分別是王姐的孩子“子軒”,以及“紫萱”和“梓軒”。
后來,當王姐的孩子上了小學之后,又出現(xiàn)了讓王姐更加難以接受的事情。
在孩子的班里,出現(xiàn)了更多的“子軒”,比如“紫軒”、“子璇”、“致炫”、“子萱”還有“志炫”以及“芷萱”。
這還僅僅是孩子本班的,同年級別的班里還有更多的“子軒”,這樣的情況讓王姐一時間難以接受,自己辛辛苦苦煞費心思的給孩子取的名字,結果卻成了“爛大街”的名字,真的太尷尬了。
“子軒”潮并非“爛大街”獨苗
更多類型的名字都出現(xiàn)了“爛大街”的情況
當“梓涵”潮出現(xiàn)后,新一代的家長都擔心自己的孩子出現(xiàn)重名的情況,于是紛紛想盡辦法給孩子取名字,期望孩子的名字既不重名還能夠有深度。
不過,很多家長取名都慘遭失敗,除了“子軒”潮重踏“梓涵”的老路之外,還有幾個類型的名字也深陷尷尬境地。
①盲目的使用生僻字
隨著“梓涵”浪潮的褪去,生僻字浪潮逐漸興起,很多家長覺得“別人看不懂”的就是高大上的。
于是就盲目的用生僻字給孩子起名字,比如叫“叄叅”、“蔘薓”、“騳骉”等等。
用這些字當名字,看起來個性,但其實用起來非常的不方便,不利于交際,甚至有礙一些手續(xù)的辦理等等,可能會對孩子的人生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。
②為求個性而忽視積極的意義
這些名字,怎么看都是一些心智不成熟的家長起的,比如“李所當然”、“朱穆朗瑪峰”、“王者榮耀”等等。
雖說這些名字很難有重名,但是作為名字卻非常容易引起誤會,且容易招致他人的嘲諷等,并且絲毫沒有內(nèi)涵可言。
在他人看來,這樣的名字既“隨意”又“不負責”,根本就是戲謔而為。
③怎么繁雜怎么來
有些家長,不知道怎么給孩子起名字,便開始追求“繁瑣”,覺得越繁瑣越能夠彰顯自己的“內(nèi)涵和文化”。
因為自己能夠?qū)懗鰟e人寫不出的字,知道別人看不懂的字。
但其實,這不僅顯不出文化,還會給孩子造成很多負擔。
之前就看過一個笑話,考試的時候,一個孩子交了白卷,老師問孩子為啥不打卷,孩子說:“我剛寫完名字的時候,考試就結束了”,雖說笑話很夸張,但太過繁雜的名字確實會給孩子帶來諸多不便。
名字關乎孩子未來的學習與生活,對孩子的成長影響較大,父母一定要慎重。
父母想要起一個好的名字,一定要注意以下四點,很重要
要簡潔易懂,避免繁瑣生僻,比如“馬騳骉”、“李軈殲”等等。
要避免俗氣與戲謔,比如“狗?!?、“狗蛋”等,還有那些張口就來的“李所當然”等。
避免諧音梗,比如網(wǎng)上盛傳的“魏生津”、“李辨清”、“史珍香”等等。
注意避開拼音簡寫的尷尬,因為有些名字拼出來首拼音含義是存在歧義的,或干脆就是罵人的話。比如姜波是“J、B”等等,這何種情況存在的尷尬。
寫在最后
名字是孩子終生的代號,孩子無論是交際、學習、生活還是工作,都離不開名字的陪伴。
好的名字的好處將伴隨孩子一生,而壞的名字也將影響孩子的未來,所以,家長們千萬不要忽視了了給孩子取名字的重要性。
(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(wǎng)絡,侵權立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