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包公探案故事(宣紙本連環(huán)畫)(套裝共6冊)》包括《血手印》、《灰圈記》、《包公智斬魯齋郎》、《包公破疑案》、《黃菜葉》和《茶瓶計》6本書?!堆钟 穬?nèi)容簡介:《血手印》為無名氏所撰。二十世紀(jì)六十年代將其改編為越劇,劇中男女主人公分別由越劇著名演員畢春芳、戚雅仙扮演,其中『法場祭夫』一出最令人動容。該劇主要敘述富豪王春,有女王千金,自幼許配林招得。后因林氏家道中落,王春遂蓄意賴婚。孰料其女甚賢,堅決不從。一日,她在花園中與林招得相遇。王千金訴述己志,對天盟誓,矢不他適。復(fù)約定翌日夜間三更,令婢女在后花園中贈銀子林招得。不料當(dāng)夜丫鬟行至園中,被人殺害。林招得如約而至,卻被婢尸絆倒,致兩手被血污。他大驚失色,歸家時,推門而入,因此門上留有血手印。
王春以謀財奸殺罪誣告林招得。林招得竟以此血手印,而屈打成招??h令草率定獄后,即將林招得綁縛法場行刑。王千金不顧其父阻攔,披麻戴孝前去法場祭夫。正在千鈞一發(fā)之際,包公從陳州放糧回來。他從法場吊回『人犯』,細(xì)加查究,最終查出真兇,平反了林家冤獄。
《灰圈記》出自李潛夫的《包待制智勘灰蘭記》,存《元曲選》本。內(nèi)容描寫包拯斷獄的故事,戲劇性很強(qiáng)。富翁馬均卿娶妾張海棠,生有一子。馬妻與趙令史合謀,毒殺親夫,反誣海棠,并欲奪其子為己子。海棠被判死罪。后來,包拯推詳案情,知有冤弊,便親自鞫問。用石灰在小兒周圍畫一圓圈,令馬妻和海棠對拽,誰能拽出孩子,就是親生母親。海棠恐傷兒子,不忍使力;馬妻卻悍然不顧,將兒強(qiáng)行拉出。包拯由此斷定小兒為海棠所生,并昭雪了她的冤枉。這出戲突出了包公明斷是非的智慧。作品對倚強(qiáng)凌弱、欺詐澆薄的社會風(fēng)氣以及吏治的黑暗,也作了揭露。
這類審判二母奪一子的公案故事,在古代印度、希臘、羅馬等國家也有流傳,《舊約全書》中所羅門判案的故事,與『灰闌拉子』也很相近。
《包公智斬魯齋郎》取材于于漢卿的公案戲——《包待制智斬魯齋郎》。
內(nèi)容敘述:宋朝皇親魯齋郎恃勢橫行,強(qiáng)搶李四之妻,李四告狀無門,急得昏了過去,為小吏張珪所救。不久,魯齋郎又看中了張珪之妻。張妻不愿受辱,投井而死。張珪、李四義憤填膺,赴包拯處嗚冤。包拯知魯齋郎為皇帝寵幸,苦思斬魯之計;因燭油誤濺本章,觸動靈機(jī),乃將魯齋郎寫成『魚齊即』,瞞過皇帝,又增加筆畫為『魯齋郎』,審明案情,將魯齋郎斬首。
《包公破疑案》為無名氏所撰。安遇時在編撰穴包公案移時收錄了其中的情節(jié)。故事講述了包公喬裝賣卜的李鐵口,私行察訪,查清了一件冒名頂替、謀財害命的奇案,法辦了真兇王信,開釋了屈打成招、被判死刑的沈秀才。
《茶瓶計》是一出傳統(tǒng)的椰子戲,原劇為連一本連臺本戲中的一折,二十世紀(jì)三四十年多作評劇演出。但是,自從評劇名家花淑蘭整理改編演出后,人們再提此戲,都稱之為花派名劇了。尤其是『報喜』和『窺婿』兩折的唱腔和表演堪稱評劇之經(jīng)典,戲中那句『你的扣,我能解,你的心悶我能猜,你心裹想的、嘴裹念的、天天盼的、泗水縣的那位單公子』,極有『大珠小珠落玉盤』之意味。劇情的內(nèi)容是:家住泗水縣的原戶部尚書之子單寶童因家遭大火而家破父亡,無奈之下,攜帶衫襟合同到洛陽岳父的家中投親。工部侍郎龔孝與其妻王氏嫌貧愛富,意欲毀婚。王氏趁龔孝奉旨外出之際撕毀合同,并將單寶童押至馬棚吊打,逼其退婚。龔孝之女秀英對父母所為極為不滿,但又無力抗?fàn)帲业醚经h(huán)春紅相助,定下摔瓶之計,主仆二人追打馬棚,借機(jī)求情,王氏不允。春紅又趁機(jī)說動在場的王氏之弟王洪貴,使單寶童得以暫時脫身。當(dāng)王洪貴得知王氏退婚是想把女兒嫁給自己的兒子時,后悔莫及,連忙追殺。春紅機(jī)智地騙過王洪貴,贈銀給單寶童,助他去開封包公那裹告狀。包公主持公道,寶童終獲美滿姻緣。
《黃菜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