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文共525字,閱讀大約需要2分鐘
近日,中消協發(fā)布“十一”假期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。中消協表示,一些網紅產品的“人設”人氣與誠信、守法的企業(yè)責任底線要求不匹配。
有關食品類負面敏感信息詞云圖 圖片來源:中消協公眾號截圖
據悉,監(jiān)測期內,中消協共收集有關“食品”類負面敏感信息240967條,9月30日負面敏感信息量較多為61989條,10月1日至9日信息量較平穩(wěn),日均2.4萬條左右。其中9月30日“食品”類負面敏感信息集中主要與博主爆料茶百道使用過期原材料有關。
中消協還列出了兩大典型案例,除上述茶百道使用過期原料外,還有華萊士被曝漢堡中吃出蟑螂。中消協認為,“十一”期間幾起食品安全輿情案例的出現盡管有偶發(fā)性,但本質上可能還是相關經營者平時食品安全這根弦就繃得不夠緊。
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
中消協建議,強化對網紅食品及商家的巡查監(jiān)管,壓實企業(yè)主體責任、提高違法成本,建立健全相關產品生產者、銷售者誠信追溯機制,對嚴重失信者予以公開曝光。對無視底線的相關經營者,無論流量有多大,都要依法依規(guī)“打板子”“丟面子”“傷里子”。
報告顯示,今年“十一”假期消費維權輿情主要集中在交通出行、景區(qū)服務、快遞服務、食品安全4個方面。
來源丨央視財經、中國消費者協會公眾號、南方都市報等
編輯丨張?zhí)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