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場音樂界的“復(fù)仇”大戲在汪峰的演唱會上悄然上演,引發(fā)了廣泛關(guān)注。
汪峰的太原演唱會上,歌迷大喊刀郎的名字,整得汪峰一臉尷尬。
他想了想,歇歇再唱吧,拿著話筒站在臺上。哪知道歌迷們根本不打算放過他,直接合唱了刀郎的歌。
歌迷這記仇的心思,不知道刀郎看到了會怎么想,但是,歌迷們心里就是舒坦了。
還有更炸裂的來了,楊坤的演唱會上,工作人員為了制造氣氛,帶頭喊“楊坤”的名字。
正常情況下歌迷們會跟一起喊,哪知道,這些歌迷又來了一個意外,大喊“劉德華”的名字。
這給楊坤整得,到底出不出來???
一場場本來是欣賞音樂、感受快樂的音樂會,卻因為歌迷們“復(fù)仇”的行為,從而變得火藥味十足。
01
其實,歌迷們這么做肯定不會是無緣無故的。汪峰的演唱會被刀郎的歌迷們喊話,這完全是汪峰自己的言論不當造成的。
汪峰作為搖滾界的霸主,他的音樂造詣毋庸置疑,他的歌迷也非常愛戴他,相對來說,他的人氣也非常高。
可能,就是因為這樣,他自己就有點飄飄然了。在一檔綜藝節(jié)目中,汪峰作為導(dǎo)師評價刀郎的歌曲,是流行音樂的不幸、悲哀。
這話說得歌迷就不愛聽了,俗話說得好,青菜蘿卜,各有所愛。怎么刀郎的歌,就給你評論到這個地步了。
想想騎著電動車的天津老大爺,在街頭的含淚飆喊:“還記得你答應(yīng)過,不會讓我找不見,可你跟著候鳥南歸,飛得那么遠…”
老大爺在老伴跟兒子雙雙離世的痛苦中,只能有歌聲來舒緩。
可是,這歌是要多貼切就有多貼切。自己的親人到了另外一個世界,就像是南歸的候鳥一樣,老大爺找都找不到了。
這么心酸的場景,只有真正經(jīng)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心酸,無奈。
刀郎最近在南京的一場演唱會上,唱著唱著,話筒突然發(fā)不出來聲音了。刀郎以為自己將會面臨著被歌迷喊著“退票”,“滾下去”,之類的話語。
哪里知道,自己的徒弟徐子堯帶著歌迷一起來了一場大合唱,感動得淚流滿面的刀郎,換了話筒加入了大家的聲音。
02
《我是特種兵》這部電視劇想必很多人都看過,它的主題曲《永遠的兄弟》,大家應(yīng)該也熟悉。
當時,導(dǎo)演打了電話邀請汪峰,但是此時的汪峰剛好因為《春天里》這首歌,火得一塌糊涂,不太想去,就推說自己沒有檔期。
急得導(dǎo)演抓耳撓腮,突然聽到同事正在聽的《沖動的懲罰》,歌聲大氣磅礴,氣勢輝煌,導(dǎo)演急忙跑過去,讓同事回放。
“就他了!”
導(dǎo)演激動地拍了同事一掌,樂哈哈就走了,留下同事莫名其妙。
于是,“生也相隨,死也相依,相愛相隨,凱旋的日子,不醉不歸。”一聲聲大開大合的歌聲,讓戰(zhàn)士們激情四射。
隨后的《駝鈴》,里面“戰(zhàn)友啊戰(zhàn)友,親愛的兄弟?!背蘖硕嗌勹F血的漢子。
甭管曾經(jīng)是搶占看電影的位置,還是被班長教訓(xùn)的很慘,這一刻,大家都是熱淚盈眶。
也難怪網(wǎng)友們說《春天里》已經(jīng)在泥巴里面出不來了,只有《駝鈴》時時響在戰(zhàn)士們的耳邊。
2010年的春晚,小沈陽跟愛人一起唱刀郎的歌“任憑風暴…正是你愛的承諾”。
夫妻兩人完美獻唱,被網(wǎng)友們說他們翻唱刀郎的歌,把歌曲本來的意思改變了。
刀郎這首歌是在他去做慈善的時候作的,當時正逢印尼的海嘯。
但是,刀郎在媒體采訪時說音樂本來就是有生命的,不同的人演繹,它就會生出不同的枝丫。
反觀汪峰,在“旭日陽剛”唱紅他的歌時,發(fā)了一個聲明:不允許他們再唱他的歌。
03
至于楊坤跟劉德華之間的恩怨,也就只有歌迷們會記得。想華仔本人,估計壓根不在意。
2020年的一檔綜藝中,在觀眾們問楊坤怎么看待劉德華的歌時,楊坤說,劉德華算不得一個歌手。
這句話徹底惹惱了劉德華的歌迷。劉德華號稱“四大天王”,不管是唱歌還是演戲,其作品的質(zhì)量都是毋庸置疑的。
所以才有了楊坤的演唱會上,大家高喊“劉德華”的名字的場景。
一次劉德華的演唱會,一個粉絲太激動了,直接越過保安,沖到舞臺,劉德華立即蹲下身子,跟粉絲握手。
后面,保安急忙把沖動的粉絲帶走了,劉德華還高喊:慢點,不要傷害了他。
反觀楊坤,在路上遇到粉絲找他握手,身子不住往一邊扭。那狀態(tài)感覺真不舒服,盡管粉絲是笑著的,估計離被傷害得離脫粉也不遠了。
劉德華的演唱會上,歌迷大喊華仔“下來”,高情商的華仔笑著說,我下來了,以后就開不了演唱會了。
粉絲們哈哈大笑,看他跟粉絲們的互動,說感謝粉絲們一直養(yǎng)著他,他非常幸福,為了感謝大家,他一定堅持唱到80歲。
臺下的觀眾,不管是幾歲的小朋友,還是中年爸爸媽媽,都激動大喊“劉德華”的名字。
這場景,誰敢說他不是一個真正的歌手。
04
不管是汪峰對刀郎的歌曲評價,還是楊坤對劉德華歌手身份的言論,都是屬于幾種音樂風格的碰撞。
世人千千萬,大家的喜歡各不相同,所以,對于自己喜歡的喜歡的歌手,使勁維護這件事,也是有情可原的。
刀郎跟劉德華的歌迷們,“報仇”的這兩起事件,在社交媒體上引發(fā)了廣泛討論。
有的網(wǎng)友認為,歌迷們的行為雖然有些過激,但也是對歌手言論的一種反應(yīng)。
而也有網(wǎng)友表示,作為公眾人物,歌手們應(yīng)該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,避免引發(fā)不必要的爭議。
無論如何,這兩起事件都給音樂界帶來了一定的沖擊。
它們提醒我們,在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時,也應(yīng)該尊重他人的選擇和喜好。
同時,作為公眾人物,歌手們也應(yīng)該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和義務(wù),用自己的言行來傳遞正能量和正確的價值觀。
希望未來能夠看到一個更加和諧、包容的音樂界。
讓每一位歌手,都能在舞臺上,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和魅力。而歌迷們也能夠以更加理性和成熟的態(tài)度來支持自己喜歡的歌手和音樂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