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一支畫筆抵御遺忘。
每天畫一幅畫,為患阿爾茨海默病的媽媽備份記憶。
*
這是亦鄰和姐姐清雅、妹妹小菀合力照 護身患阿爾茨海默病媽媽的真實故事。
亦鄰的媽媽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。 以前“無所不能的超人媽媽”變成了一個被剝離了記憶、情感和正常認知能力的懵懂老人。作為一名插畫師,亦鄰試圖用繪畫幫媽媽抵御遺忘、留存記憶。看到媽媽被畫里以前的場景喚起回 憶,開口說出“我還記得”,亦鄰深受觸動,于是堅持每天給媽媽畫一幅畫,畫爸爸媽媽相親相愛的時光,畫三姐妹小時候的故事,畫媽媽曾經的理想…… 亦鄰還鼓勵媽媽拿起畫筆作畫,媽媽有時臨摹亦鄰的畫,有時也寫生,畫家里的花花草草;心情好時,也提筆創(chuàng)作,畫下三姐妹小時候的肖像;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涂鴉,笨拙、扭曲、凌亂,但亦鄰看到了藝術給精神世界日趨荒蕪的媽媽帶來的改變,這鼓舞她一路堅持畫了下來,她把這個系列的繪畫命名為“喚醒媽媽的記憶”。
除了畫過去的事,幫助媽媽找回記憶,亦鄰還用畫筆記錄當下,畫下了三姐妹照護媽媽的日常:姐姐把媽媽當成大寶寶,負責照顧媽媽的飲食起居,對待媽媽的耐心無邊無際。妹妹發(fā)現(xiàn)媽媽在表演時表情會變得生動起來,便把唐詩、兒歌、繞口令等編配上動作,三姐妹陪媽媽玩以前的游戲唱以前的歌,幫助媽媽鍛煉頭腦。媽媽最常做的一個游戲是,姐姐大聲唱:“我的好媽媽呀……”媽媽接著唱 :“我的好女兒呀。”然后兩個人在一起用額頭輕輕頂一頂、晃一晃。亦鄰則用“和老二一起畫一本書”誘惑媽媽堅持畫畫,用畫筆備份媽媽終將被阿爾茨海病默粗暴擦除的記憶。
媽媽的健康狀況毫無懸念地一路下滑。從控制不住自己傻笑、“笑得花枝亂顫”到不知道怎么去笑了;從要女兒費勁心機哄勸著才肯吃飯到變得對吃東西毫無節(jié)制、貪吃、偷吃、甚至吃冰箱里的冷凍的生肉餛飩;從有潔癖聞不得異味到隨處涂抹鼻涕,直至無法控制大小便;從沉迷看電視不肯活動到整夜踢踢踏踏走個不停,像上了發(fā)條一般……腦退化帶來的異常行為荒唐又磨人,無藥可醫(yī)、不可逆轉。如墜深淵般的精神折磨,一度令三姐妹心力交瘁,情緒崩潰。一天姐姐難過地對亦鄰說 :“我怎么覺得越來越不愛媽媽了?” 亦鄰知道,姐姐不是不愛,而是愛在這無盡的循環(huán)中消耗殆盡,被層出不窮的各種狀況磨損掉了…… 直面阿爾茨海默病人的家庭照護困境和病人家屬的心理壓力問題,亦鄰也用文字記錄了自己的觀察和思考。
通過不斷地自察和自省,三姐妹也各自獲得了成長。亦鄰以繪畫為媒介幫助媽媽與現(xiàn)實世界重新關聯(lián),她自己也通過和媽媽一起回憶、作畫,打開了心結,更加理解了患病的媽媽,重拾對媽媽的敬愛。姐姐作為媽媽的主要照護人,也在學習中找到了紓解心理壓力的方式,積累了對抗疾病和衰老的經驗。妹妹則用舞動和媽媽進行身體溝通,借以打開媽媽的內心。三姐妹各盡所能,幫助媽媽盡可能充實地有尊嚴地度過余生。 共同照護患病媽媽的過程中,三姐妹也在重新理解家庭與親情、思考與探究生死觀,逐漸懂得了,愛的本質是相互依存,照顧老人,其實也是在幫助自己。